【消保小课堂】疫情期间最新的诈骗手段曝光!请查看

  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大家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抗疫保卫战中。但是犯罪分子却利用特殊时期人们对防护用品的迫切需求、利用疫情管控带来的出行变化,甚至是利用人们的爱心、善心等,大发不义之财。

  

  图片1

  小唐整理了几类常见的欺诈套路和有效的防范建议以此提醒大家特殊时期更要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谨防上当受骗!

  一、疫情期间常见的诈骗手段

  1以“献爱心”的形式行骗

  不法分子通过网络、通讯工具等多种方式,冒用红十字会或民政等部门的名义,向用户发送防控新冠肺炎“献爱心”的虚假信息,利用群众的同情心理进行诈骗。假冒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红十字会、医院官方网站、在网站内开设公益捐款通道,引导网民捐款,骗取受害人钱财。

  2虚假口罩广告行骗

  不法分子在微信群或网购平台利用肺炎疫情,以售卖N95口罩为幌子发布虚假口罩广告,收取费用后将受害人微信“拉黑”实施诈骗。

  

  图片2

  3冒充旅游平台客服行骗

  不法分子借口受疫情影响,旅游合同取消、酒店押金退还、快递滞留补偿或取消邮寄退费等,向受害人发送虚假通知信息,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等敏感信息,盗取银行卡余额。

  4以“代购骗购”的手段行骗

  不法分子先寻找药店或其他商店要求代销消毒产品,然后其他不法分子冒充学校或者部队等单位的领导到该店要大量订购,这时代销商店(药店)就会找到推销产品的不法分子求购,不法分子以预收货款或定金的名义进行行骗。

  5以推销假药行骗

  不法分子假冒政府部门或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部门给你的单位打电话,推销假冒的防疫药品;假冒药物研究所(医疗机构)的名义,推广所谓防疫“新药”;用假冒伪劣药品贴上外文标签,冒充国外研制的新药,故弄玄虚。

  二、如何防范疫情期间的诈骗行为

  1.做到四个“一律”:收信息一律官方验证,退改一律使用正规途径,索要“密码、验证码”一律拒绝,推销特效神药一律不信。

  2.四不原则:不轻信、不透露、不汇款、不转账

  3.凡是遇到以下情况,电话一律挂掉:谈到银行卡、中奖、回扣,电话转公检法、短信点击链接,陌生人发链接提到安全账户,家属出事汇款、提到家中地址等情况的电话一律拒接。

  

  图片3

  小唐再次提醒大家:

  防疫物资正规购、陌生短信不轻信

  不去随意点链接、捐赠转账多核实

  科学防疫不盲从,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希望大家都能安全地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

客服电话:0315-96368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建设南路19号唐山新世界中心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资讯

Copyright 2007 by Bank of Tangsha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唐山银行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冀ICP备08006058号-1
冀公网安备13020202000259 支持IPv6网络

品牌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