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春秋《老子·四十六章》
【注译】罪孽没有再大于任情纵欲,祸患没有再大于不知满足,罪过没有再大于贪得无厌。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解读】春秋战国是一个欲望沸腾的时代,从国君到平民无一不在心中激荡着对欲望的渴求。而老子的“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无论是对国君还是对百姓无异于当头棒喝,给予了最严厉的告诫。他高度概括了人与财物名利的辩证关系:“可欲”引发人的“不知足”,“不知足”又引发“欲得”。万般罪错皆因贪念起,种种烦恼皆因贪念生。如今,当我们重温老子的教诲,应该有所震撼和醒悟:要想战胜“贪”,要想避免落入“祸咎”之地,就要拥有一颗“平常心”,自觉制欲戒贪,从而做到“知足常乐”。同时,还要始终拥有一颗“进取心”,把真理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永做埋头苦干的实干家和无怨无悔的奉献者。(雪含)